鍋裡的秘密读书介绍
类别 | 页数 | 译者 | 网友评分 | 年代 | 出版社 |
---|---|---|---|---|---|
书籍 | 256页 | 2020 | 積木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
定价 | 出版日期 | 最近访问 | 访问指数 |
---|---|---|---|
NT$350 | 2020-02-20 … | 2020-03-03 … | 8 |
◎推薦人:飲食旅遊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葉怡蘭
本書乃艾維.提斯於「分子廚藝」此一名詞未萌時所著,可視為開創近代分子廚藝之經典巨著。
已被翻譯為:徳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日文╱波蘭文╱葡萄牙文
且獲頒:「國立烹飪學院獎」(Le Prix de L’Académie National de Cuisine)
如何單靠一顆蛋黃做出超過二十公升的美乃滋?
這其實與製作泡沫醬汁(Emulsions)的物理學原理相同。
肉塊是怎麼烤好的?這其實與醣類及胺基酸的化學研究有關。
完美的肉凍該如何烹飪?其實只需運用與膠質有關的理化研究就可以辦到。
本書從湯、蛋、肉的烹調到蔬菜的保鮮、烹飪手法、微波爐的加熱原理,以及麵包、蛋糕的烹飪原理,甚至酒、醋的釀製原理談起,引領讀者邁向發掘食材各式形態變化,蒸煮煎烤炸等不同烹調特性的科學探險之途。
對化學物理原理一竅不通的一般讀者無需擔心,科學的妙處就在其目標與規則其實很簡單:除了此領域的專精研究者之外,我們只要知曉宇宙乃由分子構成,而構成分子的則是原子,而食物呢,其實就是化學混合物(話說回來,在我們環境當中,有哪種物質不是化學混合物呢?)!我們藉由烹飪程序改變的,其實就是這混合物的化學特性:當氣味的化合物質在一塊烤肉上生成時,這便是化學反應的結果;而刀切後的香菇之所以變黑,也是化學反應的後果。
食品化學的發展尚屬初期,而化學家們也時時戮力以發現在食物中所發生的反應。但是目前化學家們也僅暼見冰山的一角。我們對與烹飪相關的化學以及物理學的認識甚少,而這種學問就是我們今天所知的「分子廚藝」(gastronomie moléculaire)。
然而,分子廚藝並非創生於現代的一種潮流!
早在十八世紀時,法國廚師曼儂(Menon)便堅持實驗以及理論的必要性,進而徹底改變了烹飪,使其成為一項藝術。1681年,丹尼‧帕龐(Denis Papin)在思考製作帶骨高湯時,無意間發明了壓力鍋。英國著名哲學家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甚至死於烹飪的研究當中。他為了想要研究降雪與低溫保存之間的關係,在酷寒的冬日來到一農莊買雞,沒料到作實驗時受到風寒,十五天後因支氣管炎而去逝。
遺憾的是,儘管人類登陸月球已經過了四十年,我們對於各星球以及太陽的核心溫度的認識,卻遠遠超過我們對舒芙蕾蛋奶酥中心溫度的了解。
1992年艾維‧提斯和英國牛津大學物理學家教授尼可拉‧庫堤(Nicholas Kurti)成立「分子廚藝國際工作坊」,首開由專業廚師和科學家聯手研究食物烹調法背後原理之先河。隔年便出版本書《鍋裡的秘密》,五年後,艾維‧提斯才將理論名稱簡化成「分子廚藝」(Gastronomie Moléculaire)。因此本書可視為是「分子廚藝」知識的先驅者、「分子廚藝」著作的開端。
作者希望在這本書裡,將廚師與廚師之間、母親與女兒之間(這僅是種說法,畢竟現代社會裡,男性也開始入廚房)代代相傳的經驗法則附予科學上的解釋,並與讀者分享。……在了解原由之後,便能輕鬆執行細節繁瑣的高難度食譜,甚至之後可以依據手上現有食材來調整食譜作法,創作出屬於自己的食譜。
本書目錄烹飪與科學
-小過與大錯
-布里亞‧薩瓦蘭式橙鴨
-愈說愈怕
-鍋裡的化學反應
-通用美食學
新味覺生理學
-味覺的史前時代
-當代的遊蕩與近來的啟示
-人工甘味劑研究的最新進展
-進食時,味覺反會鈍化?
-味覺與顏色
-如何避免食物轉成難看的褐色?
-龍蝦在鮭魚裡頭?
-芬芳與香氣
-如何運用氣味分子?
-辛香料或是植物性香料?
-為何麵包皮比麵包心來得有味道?
-更多新奇的發現……
湯
-吹湯冷卻的原因
牛奶
-如何避免牛奶溢出鍋外?
-這味道來自何處?
-為何人奶比牛奶更容易消化?
凝膠膠質與肉凍
-小牛腳的製作原則
-對水的強力包容力
-為何提煉膠質的速度要緩慢?
美乃滋
-油水相混?
-為何若美奶滋內含有大量油脂,則其稠度會更高?
-為何在美奶滋裡頭加入一片檸檬或是醋,可使它較為流質化?
-一顆蛋黃可以製作出多少的美奶滋?
-為何需要使力攪拌?
-為何需分多次加入油脂?
-為何美奶滋會變質?
蛋的幾種變形
-廚房裡不可或缺的附件
-如何分辨生蛋與熟蛋?
-雞蛋為何會被煮熟?
-為何蛋白先熟於蛋黃?
-為何靠近蛋黃的蛋白部分較難以煎熟?
-煮水煮蛋包時,為何在水裡加醋?
-帶殼水煮蛋的氣味之祕
-雞蛋裡的液體
如何成功製作酥芙蕾蛋奶酥
-由液體製成的慕斯?
-如何知道蛋白打發的程度已經足夠?
-為何避免蛋黃殘留在蛋白裡?
-加鹽,加酸?
-醬料混合物需謹慎處理
-烘焙酥芙蕾時,為何不可將烤箱打開查看?
-烤酥芙蕾的溫度應該如何設定?
-如何避免酥芙蕾在膨脹後塌陷?
烹飪
-柔嫩的秘訣
-如何將食物加熱?
-鍋裡的撞球
-熱對流以及浮渣的去除
-可用於烹飪的光線
-烹飪法的運用
-無熱烹煮法?
水煮肉與高湯
-五十支火腿的典故
-僅能獨沽一味?
-如何煮出香氣四溢的高湯?
-吃水煮肉瘦身?
悶煮
-軟綿而不失香氣?
煨肉
-以肉烹肉
-煨肉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
-無醬汁煨肉?
老母雞蔬菜燉湯
-如何以鹽調味?
與壓力有關的幾個問題
-為何用壓力鍋烹煮?
-登山烹調術?
燒烤
-汁多味美為最高指導原則
-燒烤的過程為何?
-聖誕節烤火雞
-烹飪時間的計算
-廚師可以訓練出來,燒烤專家卻是天生的
-肉餡以及醬汁
油炸
-為何需要在大量的油中進行油炸?
-為何炸油應該維持乾淨的狀態?
-為何被炸物需維持乾燥
-炸什麼好?
翻炒與炭烤
-翻炒:高溫的煨肉
-有缺陷的常識
更軟更嫩
-堅硬與腐敗之間
-吊頸或吊嘴?
-應該醃漬多少天?
-鳳梨的分解強效
-醫食同源
鹽漬品
-為何嬰兒不應該食用臘腸?
-如何用鹽來乾燥肉品?
微波爐
-微波內蒸法
-微波烹煮的原理
-疑惑與解答
蔬菜、色澤與鮮度
-水與蔬菜
-烹飪時如何保存綠色蔬菜的色澤?
-蔬菜要烹煮多久呢?
-乾燥蔬菜的奧秘
-烹煮時,紅蘿蔔會失色?
-應該如何烹調馬鈴薯?
-可以用奶油來重新加熱一道含有蔬菜的菜餚?
-為何花菜不應該烹煮過頭?
-為何蠶豆使人脹氣消化不良?
-酸菜的發酵奇蹟
-蕃茄的熟成
醬汁
-不是湯汁,亦非泥醬
-質地的各種狀態
-龍蒿蛋黃醬是種溫熱的美奶滋?
-為何荷蘭醬的質地會變稠?
-為何龍蒿蛋黃醬呈不透明狀態?
-製作乳化醬汁失敗的原因?
-為何必須使用最新鮮的雞蛋?
-檸檬汁以及醋的作用為何?
-如何挽救一製作失敗的龍蒿蛋黃醬?
-為何醋可以挽救製作失敗的龍蒿蛋黃醬?
-奶油白醬的奧秘
-燒烤時製作出的乳化醬汁?
-肉膠汁的奧秘
-以雞蛋製作稠化劑
-以血來稠化醬汁
-如何挽救以雞蛋稠化的醬汁?
-以澱粉來稠化醬汁
-為何麵粉可讓醬汁轉稠?
-為何油糊需要長時間烹煮?
-為何以麵粉稠化的醬汁不應過度加熱?
-為何以麵粉稠化的醬汁,還在廚房時應該維持流質?
-除去浮渣
-如何挽救過稠的醬汁,或是稠化過稀的醬汁?
-以麵粉稠化醬汁的過程中,為何需要加入油脂?
-為何要避免在以油糊為基底的醬汁裡加入檸檬汁或是醋?
辣椒
-吃得太好,肥死而已
-辣椒會導致胃穿孔?
沙拉
-沙拉應該事前就準備好?
-油醋醬汁
-調味
優格與起司
-酸與凝乳酶
-謹慎照料
-起司的氣味是如何產生的?
-優格的製作
豐收女神的獻禮
-為何蘋果切開後會轉成褐色?
-製作糖漬水果時,溶液裡應該放入多少糖?
冰淇淋與冰沙
-如何攪拌冰淇淋?
-放到冷凍庫的半成品應該是熱的還是冷的?
-速成冰淇淋
蛋糕
-堅實卻輕巧的基部
-烤蛋白霜的慕斯結構
-何時摻糖?
-可將烤箱門打開?
-攪拌速度過快與蛋黃的兩難
-軟綿的根基
-鮮奶泡
麵糰(油酥麵團、酥粒麵團、千層麵團)
-為何麵團要先靜置之後才進行烘焙?
-有限度的柔捏
-千層之祕
-酥粒麵團
-餅乾裡的氣泡
-發酵麵團
糖
-對糖加熱?
-為何不建議在烹飪時使用阿斯巴甜?
麵包
-如何製作優質麵包?
-水、麵粉以及酵母
-開始上工!
-為何麵粉必須要是乾燥的?
-麵粉是老的好
-發酵
-酵頭
-何時發酵才算完成?
-為何對麵團進行第二次揉捏?
-二氧化碳的功效
-烘焙
-為何麵包會變得不新鮮?
葡萄酒
-入口的,總是較為美味
-以視覺品嚐
-以鼻飲酒
-心醉神迷的開始
-正式品飲
-改進葡萄酒?
-自釀水果酒
-為何紅酒在老化過程中會轉變成棕色?
-為何白葡萄酒在老化過程中會失去其綠色反光?
-如何保存葡萄酒?
-葡萄酒為何流淚?
-飲用葡萄酒之前,需要先行醒酒?
蒸餾烈酒
-如何蒸餾?
-將威士忌優質化?
-低溫蒸餾法?
-為何酒精可令人陶醉?
果醬
-為何檸檬汁可讓果醬成型?
-多少的果膠才算足夠?
茶
-茶應該泡多久?
-茶在奶中,或是奶在茶中?
-改變茶湯顏色?
-以茶壺倒茶時,如何不使茶水溢流?
寒凍與鮮涼
-保鮮探究
-大寒保鮮
醋
-酒精中的醋酸
-需要醋母才能釀醋嗎?
廚房器皿
-如何使銀製餐具再度光亮如新?
-為何使用銅盆來打發蛋白?
-為何在銅鍋裡進行烹調?
-為何使用木匙?
廚房迷思
-尚未有明確解答的幾個疑問
名詞解釋
名詞對照表
作者简介■作者簡介
艾維‧提斯(Hervé This, 1955-)
法國當代物理化學家,人稱分子廚藝之父。
畢業於巴黎高等物理化學工程學院(ESPCI),巴黎第七大學物理化學博士,現為法國國家食品暨農業研究院(INRA)院士、法蘭西學院化學實驗室「分子廚藝研究室」主持人、巴黎高等科學院(Académie des sciences de Paris)「科學暨文化食品基金會」科學主任、法文版科學人雜誌《Pour la Science》顧問,同時也是法國國立烹飪學院、法國廚師協會、法國廚藝學會榮譽會員,曾獲頒法國國家騎士勳章、國際美食學會獎(Prix de l’Académie Internationale des Gastronomie)等殊榮。
1988年和匈牙利物理學家、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尼可拉‧庫堤(Nicholas Kurti, 1908-1998)共...
剧情呢,免费看分享剧情、挑选影视作品、精选好书简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