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鸣沙读书介绍
类别 | 页数 | 译者 | 网友评分 | 年代 | 出版社 |
---|---|---|---|---|---|
书籍 | 438页 | 8.3 | 2020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定价 | 出版日期 | 最近访问 | 访问指数 |
---|---|---|---|
72.00元 | 2020-02-20 … | 2020-09-15 … | 55 |
本书以敦煌吐鲁番文献、日本古钞本、考古文物以及相关民国档案、书札、诗词、题跋的整合性探讨,观照中国现代学术成立史之一侧面,追索其内在理路,进而构建中古写本研究及其现代镜像之“交错的文化史”,并藉此对写本文化之于中国学术研究之意义进行博观与省思,期望不仅拓展敦煌学史、写本学、知识社会史诸领域之疆界,亦有资于推进东亚世界学术思想史研究。
学术史的省思,是任何新学问生发的基点,代表的是对学术内在理路的把握和学科发展的自觉。真正的学术史研究,应该深入到学问的核心,为学术脉络中的实质性推进建立起清晰的坐标。本书尝试以丰富的个案,沟通中古写本学与现代学术史,展示“学术内史”研究的魅力。作者还提出“整体书写文化史”的概念,将“图书”视为文本记录(语言的和图像的)、物质媒材、历史原境、历史记忆和历史经验的“统一场”,考察知识建构与文本形态、书写行为、使用实践之间的关系,关注的不仅仅是书籍史层面的作为记录形式的文本及其生产与接受的过程,而且是如何从社会和精神层面看知识以书写与阅读的方式所建构的各种意义。作者进而重新审视“图像证史”或“图文互证”的观点与方法,并对写本中“图”与“文”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主张不仅应当在历史研究中把图像作为另一种文本性证据使用,还应该从政治、艺术、宗教等多学科角度来研究中国古代视觉文化中的图的制作过程、功能及其蕴含的力量,理解图像在历史情境中的涵义。
本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敦煌研究,而是在更宏大的背景下思考写本作为探察中古时代知识与信仰生成过程的媒介而存在的价值,追寻写本鉴藏作为现代中国学术确立的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之一环而呈现的意义。
作者简介余欣,1974年生,浙江台州人。2003年于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2007-2009年,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外国人学者。曾为香港中文大学、法国中国文明研究所、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者,并应邀赴美国宗教学会、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发表学术讲演。
主要研究领域为敦煌学、隋唐史、中外关系史。著有《神道人心:唐宋之际敦煌民生宗教社会史研究》(中华书局,2006年)、《中古异相:写本时代的学术、信仰与社会》(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并在《历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中华文史论丛》、《人文学报》(东京)、《敦煌写本研究年报》(京都)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
剧情呢,免费看分享剧情、挑选影视作品、精选好书简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