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明史读书介绍
类别 | 页数 | 译者 | 网友评分 | 年代 | 出版社 |
---|---|---|---|---|---|
书籍 | 413页 | 7.5 | 2020 | 人民出版社 |
定价 | 出版日期 | 最近访问 | 访问指数 |
---|---|---|---|
63.00元 | 2020-02-20 … | 2020-08-23 … | 55 |
傅衣凌 (1911~1988) 。中国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经济史学主要奠基者之一。原名家麟﹐笔名休休生。福建福州人。1911年5月29日(宣统三年五月初二)生。193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1933年发表《秦汉之豪族》等论文﹐开始步入史坛。1935年赴日本法政大学研究院攻读社会学﹐博览中国古籍﹐兼收并蓄经济学﹑社会学知识。1937年夏回国。抗战爆发後﹐积极投身救亡运动。1941~1945年﹐先後应聘到邵武协和大学﹑闽清福建学院﹑南平省立师专等校任副教授﹑教授。他致力于中国经济史﹐特别是农村经济史的研究﹐从社会史的角度研究经济﹐从经济史的角度剖析社会。他以初步学习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体会﹐吸收传统学术和日本史学﹑西方社会学﹑经济学﹑民族学的长处﹐注重民间记录的蒐集﹐进行社会调查﹐先後编著出版了《福建省农村社会经济参考资料汇编》(1942)﹑《福建佃农经...
作者简介傅衣凌 (1911~1988) 。中国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经济史学主要奠基者之一。原名家麟﹐笔名休休生。福建福州人。1911年5月29日(宣统三年五月初二)生。193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1933年发表《秦汉之豪族》等论文﹐开始步入史坛。1935年赴日本法政大学研究院攻读社会学﹐博览中国古籍﹐兼收并蓄经济学﹑社会学知识。1937年夏回国。抗战爆发後﹐积极投身救亡运动。1941~1945年﹐先後应聘到邵武协和大学﹑闽清福建学院﹑南平省立师专等校任副教授﹑教授。他致力于中国经济史﹐特别是农村经济史的研究﹐从社会史的角度研究经济﹐从经济史的角度剖析社会。他以初步学习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体会﹐吸收传统学术和日本史学﹑西方社会学﹑经济学﹑民族学的长处﹐注重民间记录的蒐集﹐进行社会调查﹐先後编著出版了《福建省农村社会经济参考资料汇编》(1942)﹑《福建佃农经济史丛考》(1944)两书。後者是中国社会经济史学开拓时期的力作之一﹐很快被介绍到日本﹐成为战後日本史学界重建中国史学方法论的来源之一﹔而後又传播到美国﹐成为美国五﹑六十年代新汉学研究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1946年1月﹐傅衣凌在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任研究员﹐连续发表了徽州商人﹑洞庭商人﹑陕西商人﹑福建海商等系列论文。1947年写成《清代中叶川陕湖三省地区的手工业生产形态》一文﹐首次提出手工业中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在从事学术研究之馀﹐他参加爱国民主运动﹐於1947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0年﹐傅衣凌回厦门大学工作。历任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民盟福建省委副主委﹔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福建省社科联副主任﹑顾问﹐福建省历史学会会长﹔厦门大学副校长﹑文科学术委员会主任﹑古籍整理委员会主任﹑历史系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主编﹑名誉主编﹔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员﹔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客座教授。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50年代以来﹐他以探究中国封建社会长期迟滞问题为核心﹐集中研究明清社会经济史﹐发展了社会史和经济史相结合的治学风格﹐建立了从研究新﹑旧两种因素的矛盾变化来把握社会经济的实质和把社会经济构成和阶级构成﹑阶级斗争联系起来考察的基本构架﹐提出中国封建社会弹性论﹑乡族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论等比较系统的独到见解﹐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瞩目和重视。1988年5月14日﹐逝世於厦门。编著有﹕《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1956)﹑《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1957)﹑《明清农村社会经济》(1961)﹑《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1982)﹑《明清福建社会与乡村经济》(与杨国桢共同主编﹐1987)﹑《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第七册(主编﹐1988)。遗著有﹕《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明清封建土地所有制论纲》﹑《傅衣凌治史五十年文编》等。
杨国桢,男,1940年3月出生,福建龙岩人。无党派人士,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6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留校工作至今。1985年晋升教授,应邀赴日本京都大学、东京大学共同研究三个月,赴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研究一年,并到日本大阪大学、名古屋大学、东北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拿大哥仑比亚大学作学术报告与学术交流。
1986年起任博士生导师,1987年起任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1994年,应邀赴英国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合作研究半年,并到荷兰、比利时、新加坡学术访问。1996年,受聘台湾"中央大学"历史研究所客座教授。曾任全国重点学科专家评议组和国家教委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任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主编、林则徐研究会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厦门大学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委员,福建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历史学科组组长。
杨国桢教授长期致力于明清史和明清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尤对民间契约文书、海洋社会经济史和林则徐研究造诣较深,是全国重点学科厦门大学专门史(中国经济史)学科带头人。他提出中国封建土地所有权具有多重性结构的"封建土地所有论",社会区域经济是社会环境、社会行为和价值体系组合的有机体的概念,建立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学科和海洋人文社会学的倡议,以及林则徐、陈嘉庚研究和对契约文书体系、契约文化、契约学的论述,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主持六五、七五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明清福建地区经济史研究"、七五国家教委社科项目"明清东南区域沿海与山区经济的比较研究"、《明史新编》,八五国家教委社科项目"明清中国沿海社会与海外移民",九五福建省社科项目"福建海洋发展研究"、国际合作项目"闽台社会文化比较研究"等,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论著或合著曾获全国爱国主义历史通俗读物优秀奖、国家教委和福建省社科成果二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一等奖。指导的研究生,已有20人获博士学位,其中二人担任博士生导师。1987年,福建人民政府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1992年,国务院颁给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证书,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省首批优秀专家称号。1994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5年,被评为厦门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
著有《林则徐传》、《陈嘉庚》、《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林则徐论考》、《闽在海中--追寻福建海洋发展史》;合著有《陈嘉庚传》、《明史新编》、《清代全史》第五卷、《明清时代福建的土堡》、《明清中国沿海社会与海外移民》;主编有《明清福建社会与乡村经济》、《李光地研究》、《林则徐》(大型画册);编有《林则徐书简》、《闽南契约文书综录》、《傅衣凌治史五十年文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第七册》(参编);点校有《西海纪游草》。目前承担九五国家重点图书项目《海洋与中国丛书》(主编)和《林则徐全集》(副主编)。
剧情呢,免费看分享剧情、挑选影视作品、精选好书简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