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种读书介绍
类别 | 页数 | 译者 | 网友评分 | 年代 | 出版社 |
---|---|---|---|---|---|
书籍 | None页 | 8.8 | 2019 | 纸间悦动|上海教育出版社 |
定价 | 出版日期 | 最近访问 | 访问指数 |
---|---|---|---|
2019-11-01 … | 2020-03-03 … | 2 |
入围2017年科克斯奖非虚构类终选名单
17世纪末,风云激荡、群星璀璨。探险家们已经环游了地球,绘制出了天空的图案。科学家们已经计算出了地球的重量,追踪到了彗星的轨迹,也揭开了银河系的秘密。但在现代黎明绽放之际,这样一个从饱学之士到目不识丁者都渴望一探究竟的终极奥秘却仍未解开:生命从何源起,人类的宝宝到底从哪里来?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无所不能”的达·芬奇已系统地解剖了人体,并绘制出大量人体解剖图,但他因为洁癖而止步于性的秘密,这些珍贵手稿也沉寂了近300年。此后,解剖成了科学家观察人体的常用手段。令人惊讶的是,直到近代,仍没有人知道确切答案。每个人都同意基本原则:男人和女人有过性接触后,有时会生出一个孩子。但除此之外,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1651年,英国皇家医生哈维提出“万物都来自卵”,第一个转折点出现了。此后,来自6个国家的科学家摩拳擦掌,向着荣耀进发,投入一场寻找生命起源的侦探游戏。现在看来,答案如此显而易见,甚至难不倒一个小学生;但是在两个半世纪(1650—1900)的时间里,受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影响,又囿于自身的宗教信仰和主观判断,无数天才虽然曾经无限接近真相,但却“成功”地绕过了关键线索,得出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结论,给出误导性的信息,致使探索的过程充满了迂回、停滞,乃至倒退。幸运的是,在纷繁芜杂的线索中,有用的信息最终保留了下来并成为新的研究切入点,火炬一棒一棒传下去,真相逐渐浮现。1875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一个海边的实验室里,谜题终于由赫特维希解开:父母双方对于生命的诞生有着同等的贡献,精细胞和卵细胞结合成为全新的单一细胞,之后这个新的细胞开始分裂、生长,新生命呼之欲出。
爱德华‧多尼克以诙谐的笔触和高超的叙事技巧,让天才科学家们走下神坛,变成一群漏洞百出、行为怪诞的普通人,其中包括:一名意大利外科医生,通过解剖鲨鱼来证实女性生殖器并非“劣等的”男性生殖器;一位天主教神父,设计出精巧的短裤来证明青蛙卵需要接触精液才能受精,等等。这是一部令人振奋的科学史,让我们在捧腹大笑之余对那些“在森林深处找到通行之路”的科学先驱由衷地产生敬佩之情。
《生命之种》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科学史著作,它讲述了一段美好的历史,不但解释了伟大的科学家如何做出了伟大的发现,而且解释了伟大的科学家为什么也会被偏见和看似简单的常识困住,错过他们面前的真相。
——《科克斯书评》蓝星书评
《生命之种》记录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生命探索之旅,以精心的写作结构道出了科学进步的本质,展示了科学是如何被形形色色的人物、国家或信仰所推动或阻碍的。其中充斥着竞争和权力斗争。多尼克这本令人着迷的书会让我们心中生出谦逊,而非嘲笑旧时代科学家的无知。
——《纽约时报》书评
就像所有美好的历史一样,《生命之种》让我们想起了许多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任何一个在生物课上学习的高中生都知道一些关于性的秘密,而这些秘密是一代又一代聪明的科学家所不知道的。爱德华·多尼克用清晰而引人入胜的散文语言描绘了这些生物学先驱的探索与突破,甚至记录下很多有趣的失败经历。这是历史课和生物课的结合,丰富生动地描绘了那些古怪却又非凡的人的肖像,他们挥舞着解剖刀和显微镜,试图解释婴儿来自哪里。
——恩斯特·弗里伯格,《爱迪生时代:电灯与现代美国的发明》作者
人类长期探索婴儿从何而来,在此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奇特的、虚幻的、笑料十足的故事,而爱德华·多尼克在本书中欣然一一呈现出来。研究翔实、文笔动人,展现出了历史的魅力:这本书可作引用、叙事节奏快,并且提醒人们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混乱、彷徨和彻底错误的进展往往比小说情节更一波三折!”
——克里斯汀·奥基夫·阿普托维奇,《穆特博士的奇迹:现代医学之初的阴谋与创新全纪录》作者
一个精彩的、引人入胜的故事,讲得很精彩。爱德华·多尼克超越了他自己(和所有人)!
——戴维·伍顿,《科学发明:科学革命的新历史》作者
作者简介爱德华‧多尼克(Edward Dolnick)
美国作家,曾任《波士顿环球报》科学专栏首席作家。文章散见《大西洋月刊》《纽约时报杂志》《华盛顿邮报》等,著有《救援艺术家》(The Rescue Artist)、《伪造者的咒语》(The Forger’s Spell)、《钟摆宇宙》(The Clockwork Universe)等书,其中《救援艺术家》是《纽约时报》畅销书,并获2006年“爱伦•坡最佳犯罪实录奖”。
剧情呢,免费看分享剧情、挑选影视作品、精选好书简介分享。